全国解放后,人民实现了真正的主权,社会各界沉浸在自由与希望的氛围中。然而,在遥远的云南,却并不如外界想象的那般平静。云南这个曾经被解放军收复的区域,依然处于动荡之中,主要是由于龙三及其匪帮的扰乱。龙三及其团伙为非作歹,造成了当地居民的深深恐慌和无奈。直到1950年,解放军终于动用武力将龙三及其成员击毙。然而,当时的张显扬师长却发出了一句让人难以理解的话:“谁打的谁负责。”对此,陈司令员认为,解救人民是为民除害,而张显扬的内心也因此稍微松了一口气。那么,龙三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会令解放军的高级指挥官如此忌惮呢?
龙三,原名龙绳曾,他的身世非同寻常,是当时国防委员会副主席龙云的儿子。龙云作为解放军的重要领导之一,其背景深厚。那么,龙三为何在云南起义,成为一名反叛者呢?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家族历史。
展开剩余75%龙云曾是云南的土皇帝,统治了这片土地长达18年。在对蒋介石的统治产生不满后,龙云发动了起义,并最终投靠了我军,成为一名坚定的抗日支持者。然而,作为一位政治人物,龙云常常忙于政务,对自己的儿子龙绳曾(即龙三)并未过多干涉和教育。龙三从小便过上了优渥的生活,父亲身为地方大员,龙三常年享受着纨绔的生活。他的性格因此变得叛逆且无所畏惧,四处惹是生非,成为当地的恶霸。
由于龙云无暇管教,龙三常年寄住在其未婚的妹妹家中。龙云的妹妹视龙三为亲生儿子,疼爱有加,溺爱使得龙三的性格愈加张扬。龙三在云南的横行无忌几乎没有人敢与之对抗,身边聚集了一群戏子和不三不四的人,整天沉迷于唱戏和放浪的生活。当地百姓甚至直接称他为“龙三”,而这个名字也被龙绳曾自己接受并认同。
无奈之下,龙云决定送他去军校接受正规教育,试图让他改过自新。然而,龙三依旧我行我素,甚至因为无法忍受军校的纪律殴打老师,并在之后逃离了军校。龙云愤怒不已,将他带回并关禁闭,但龙三毫无悔意。解救过程中,龙三依然没有改变他放纵自我的行为。随着抗日战争爆发,龙云试图通过让龙三参与战斗来锻炼他,但龙三依旧心不在焉,迟到几个月才抵达前线,且在期间悠闲游玩,毫不关心战事。尽管他的表叔、60军军长卢汉尽量包容,但龙三依旧无法适应军队的规矩,最终选择逃离。
经过这一系列的事件后,龙三的性格变得更加顽固和无法无天。后来他甚至迷上了驾驶美式吉普车,每天开车四处游荡,行为更加肆无忌惮。当时的云南局势动荡,而陈诚司令也正好驻扎在此。某次,龙三在路上挑衅陈诚,几乎发生冲突。陈诚通过观察龙三的穿着发现,他是龙云的儿子,立刻意识到自己遭遇了大人物,于是赶紧避开。龙三也知道自己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慌忙逃跑。事后,陈诚向龙云反映了这一事件,龙云震惊之余,将龙三找回并惩罚,但龙三依旧我行我素,再次逃走。
随着内战的爆发,龙云被蒋介石软禁,蒋企图通过剥夺龙云的权力来进一步控制云南。为了彻底打压龙云,蒋介石甚至试图通过引诱龙三参与到对解放军的战斗中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龙三没有任何警觉,最终听从蒋的指示,回到云南并用巨额资金扩充起义军,甚至准备与解放军作战。解放军曾多次劝说他投降,但龙三始终没有悔改,最终引发了暴乱。解放军不得已采取了武力,将他彻底击毙,并消灭了他的匪帮。
最终,张显扬师长的那句“谁打的谁负责”,是对龙云的深切歉意,因为龙云曾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当龙云得知儿子死讯后,他心情沉痛,前往毛主席那里寻求解释。毛主席并未直接给予安慰,只是让龙云亲自处理此事。龙云到云南后,面对自己儿子的所作所为,悲痛地向张显扬表示:“我儿子很坏,谢谢你们。”这件事的悲剧性,深深印证了“子不教父之过”这一道理。龙三的死,虽然是他个人行为的后果,但作为父亲,龙云的教育和疏忽也承担了部分责任。
发布于:天津市优配网-股票杠杆下载-国内股票配资-查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