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加沙伤亡人数攀升,所谓“无条件支持以色列”的观点已经和国际社会主流意见相悖了。
过去几天时间里,英国、法国、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等美国传统盟友纷纷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用两国方案解决巴以问题,也逐步成为国际大势。
然而,在这场潮流当中,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却选择逆势而行,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梅洛尼)
日前,梅洛尼就针对此事表态称,意方不反对承认巴勒斯坦,但意方认为,当务之急,是国际社会向哈马斯施加压力而非以色列,该组织发动战争并通过拒绝移交人质来阻挠战争结束。所以意方只有在所有以色列人质获得释放,且哈马斯被排除在政府角色之外的情况下,才会承认巴勒斯坦。
从梅洛尼的发言来看,其政府的政治算计是这样的:在当前巴勒斯坦内部处于分裂的情况下,缺乏一个统一有效的治理体系,匆忙承认并不能为巴勒斯坦人民带来切实的成果,反而可能带来虚假的安全感,让和平进程陷入停滞。总之,其核心逻辑就是,承认巴勒斯坦应该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而不是推动和平进程的工具。
展开剩余73%此外,梅洛尼领导的党派属于右翼政党,其意识形态与特朗普等保守派势力高度接近。而美国至今为以色列提供外交掩护和军事支持,这种“阵营一致性”,也成了梅洛尼的重要考量。同时,意大利拥有欧洲第三大犹太社群,这一群体对以色列的支持态度具有显著政治影响力,梅洛尼政府不愿因承认巴勒斯坦国而失去这部分选民和游说力量的支持。
梅洛尼的这一选择,可惹出了大麻烦。近日,意大利全国多地爆发了声援巴勒斯坦的示威游行,以抗议梅洛尼拒绝承认巴勒斯坦之举。
据意方媒体报道,包括首都罗马、米兰、佛罗伦萨等在内的75座城市,都爆发了大规模抗议,超过十万民众走上街头,导致全国多地公共交通停摆,甚至数百名示威者还和警察发生了冲突。
(意大利民众声援巴勒斯坦)
对于梅洛尼政府来讲,这波抗议热潮将给其政府带来多重冲击。
从民调结果来看,此次抗议人群覆盖了学生、工人乃至中间选民,罗马街头的标语贴着“这不是站队,是人道底线”,折射出此次政府的立场,已经触碰到了民众的道德底线。未来这种和民意脱节的政策必定会影响到其民意,让其支持率进一步下滑。
此外,抗议活动已经引发实质性的社会停摆了,米兰中央车站爆发暴力冲突,热那亚等港口被工人封锁,货运作业全面停滞;全国铁路和公交大面积延误,这对经济本就疲软的意大利而言,可谓是“雪上加霜”,可能进一步拖垮其复苏的进程。
最重要的是,在法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纷纷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背景下,意大利的“特立独行”已使其沦为欧盟内部的孤立者。马克龙在联合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时,特意提及“欧洲应形成统一立场”,这就是在对意大利进行隐晦批评,日后其在外交领域的被动局面将进一步加剧。
回溯过去,其实意大利做出逆大势而行的选择已经有过很多次了。
20世纪三十年代,纳粹德国扩张势头凶猛,很明显其侵略扩张就是逆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但意大利错误地判断了轴心国将赢得战争。于是意方在1940年6月法国败局已定时对法宣战,企图“摘桃子”。结果显然是灾难性的,意大利军队在北非和希腊战场表现拙劣,不得不依赖德军救援,这场战争也给本国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
二战之后,意大利享受了“经济奇迹”的红利,但当德国、英国等国都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的时候,意大利再次逆势而行,改革步履蹒跚,结果就是自21世纪初以来,经济就长期处于近乎零增长的停滞状态,并被其他欧洲国家反超。
(巴勒斯坦民众庆祝被多国承认)
对于意方而言,这些决策往往并非偶然,背后藏着三个绕不开的问题。
首先是国内政治太分裂,联合政府像搭积木,今天这个党加入,明天那个党退出,没人能拍板做长期规划,遇到大事只能盯着眼前的利益;
其次是大国野心和实际实力不匹配,总想着在欧洲甚至全球有话语权,可经济、军事能力跟不上,现在意大利的军费占GDP还不到2%,比德国还低,却想靠跟美国、以色列绑在一起刷存在感;
最后就是总误判短期利益,比如二战时想“摘桃子”,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产业转型时想“省成本”,结果被时代甩在后面。
如今意大利又一次逆着大势走,拒绝承认巴勒斯坦国,大概率会重蹈过去的覆辙,本质上还是没吸取历史教训,如果还不及时调整立场,恐怕又要为自己的选择买单了。
发布于:山西省优配网-股票杠杆下载-国内股票配资-查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